发令枪一响,1.8米高的人形机器人“天工”第一个冲了出去,两条健壮的大长腿充溢机械感。
紧随“天工Ultra”进场的是“松延动力N2”机器人,只见它迈开小短腿,双腿替换,奔驰姿势十分稳妥,速度也不慢。之后,其他18支参赛队的机器人连续上台,每一个露脸都赢得了观众的叫好声。
摔倒了?站起来!机器人的“体育精神”:
有机器人“累到头掉”,被扶起后无头刚强奔驰……
值得注意的是,第一个动身的“天工”机器人一向坚持抢先,但跑马的进程并非一往无前,在17公里处,记者看到“天工”机器人摔倒了,在通过技能人员紧迫修理后,“天工”机器人继续动身!
据央视新闻报导,“天工”机器人以2小时40分42秒的成果首先冲线完赛,夺得冠军。
别的,据北京日报报导,今日10时11分,人形机器人“天工”冲过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的结尾线,是第一个跑完全程的赛队。机器人成果为竞赛计时与罚时总和。因而,关于“天工”的终究成果和名次,还需要通过裁判委员会承认。
记者得悉,此次“天工”大约坚持每小时八九公里的配速,半途替换3次电池,与赛前团队预估坚持一致。
赛后“天工”机器人CEO熊友军在承受媒体采访时表明,“这是里程碑含义的作业,十分高兴。”他表明,今日仅仅展现了天工机器人运动才能很小的一部分,后边还将看到更多立异技能和使用的落地。
人形机器人半马含多个奖项
在起跑站位时,参赛机器人将按“Z”形排成2列,同一列机器人前后笔直距离为3米。顺次发枪起跑,每个参赛机器人动身时刻距离1分钟,原则不超越2分钟。
参赛机器人须在专用赛道内进行竞赛,机器人距离应控制在1米以上,且不得阻碍其他参赛机器人的正常跋涉。
赛道左边路途为赛事保证路途,含领跑员在内每支赛队最多可组织3名参赛选手一起进入赛道。赛道内还将设置若干补给站,赛队可在补给站内替换电池、机器人和进入赛道的竞赛选手。
此次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设裁判长、主裁判、随行裁判。竞赛进程中由裁判长为每个参赛部队指使一名随行裁判,佩带具有录音、录像功用的记录仪,全程跟从参赛部队。
赛队替换机器人或替换电池需要向随行裁判暗示,并经随行裁判赞同后进行换电、替换机器人的操作。机器人通过起点线时开端计时,通过结尾线时停表,机器人成果为竞赛计时与罚时总和。
终究,根据赛队名次凹凸,鉴定冠军、亚军、第三名,并组织完赛奖、最佳耐力奖、最佳人气奖、最佳步态奖、最佳形状立异奖等专项奖。
全程超21公里
赛道地势环境丰厚多样
此次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的赛道起点,设在南海子公园一期南门,结尾为通明湖信息城,全长超21公里。机器人将途经南海子公园、泡桐大路、文博大桥、通明湖公园等北京经开区的标志性点位。
竞赛的地势环境丰厚多样,包含平地与坡道,最大斜度≤9°。赛道虽全体平顺,但对机器人而言,每一处崎岖都是对其稳定性和动力系统的检测。
线路中,共设有6个左转道与8个右转道,转弯视点≥90°,这要求机器人具有精准的途径规划和灵敏的转向才能。值得一提的是,结尾前还设置了1.5公里的直道,在通过绵长路程后,这段直道将成为机器人全力冲刺的舞台。
参赛部队阵型全揭秘
记者了解到,本次竞赛招引了天工队、清华通班队、小伟人队、小顽童队等来自北京、上海、江苏、广东等地的20支部队参赛,参赛机器人包含天工Ultra、宇树G1、乐聚“夸父”、松延动力旗下N2、小伟人等18个产品型号。
新闻荐读
日本长野一夜连震47次,“可能发生更大地震”◆来历:每日经济新闻、央视新闻、新京报、北京日报等
◆修改:陈思灵
◆二审:李安定◆三审:黄帆“不怕跑得慢 动身即满意”
在这场人形机器人半马中
各位“选手”体现优异
尽管“跑步”姿势纷歧
但都脚步稳健、目光坚决!
今日,由中心广播电视总台北京总站参加联合主办的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赛在北京亦庄举办。共招引了来自北京、上海、广东、宁夏等地的20支机器人团队参赛。各位“选手”都有哪些精彩体现?一同去看看吧!“...
在街头的“机器人差人”、在工厂“实习”的“机器人工人”……本年以来,从前遥不行及的人形机器人,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大众视界。相较于安装、指示等场景,马拉松跑道对人形机器人应战更大。据报导,机器人选手和人类相同要跑21多公里,一路上还得爬坡、跨过轨迹、拐14个弯。让“钢铁侠”拥有人的形状和步态已属不易,奔驰对机器人关节执行器的响应速度、抗冲击才能等方面要求更高。半马跑道比拼,可谓高难度竞技。
马拉松比赛是对机器人选手的检测,但归根到底是对人类才智的查验。人形机器人跑得稳不稳、快不快、耐力强不强,跟工程师的规划水平凹凸、规划经验丰富与否休戚相关。据报导,有的团队为“减重”,把机器人耗电又有重量的灵活手换成质地更轻的复合型塑料;有的团队为了处理跑步过程中的脚部磨损,特意给机器人穿上了鞋;有的团队经过技能优化,增强机器人奔驰稳定性……这场比赛,与其说是人形机器人的马拉松,不如说是科技水平缓才能的竞技场。机器人是选手,更是前沿科技的代表;机器人的跑步风貌,便是科技与工业开展的美丽景色。
人形机器人跑上赛道,要跑的旅程当然不止这一段马拉松。此次马拉松赛场,既是国内人形机器人前沿技能的展现,也是人类测验带领机器人前往落地使用的下一个赛点。经过一次马拉松竞技的“极限测验”,能够验证机器人相关技能的老练程度、发现有待提高的功能等,乃至能够倒逼技能立异,为科技和工业的开展赛道开辟新空间。有参赛企业称,机器人“跑马”效果,有望推进产品投身灾祸救援、长距离巡检、特种风险作业、智能制作等社会和出产场景,乃至让机器人走进家庭参加养老陪护等。
“当人形机器人跨过马拉松的结尾线,智能年代的工业马拉松才刚刚鸣枪。”本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树立未来工业投入增加机制,培养生物制作、量子科技、具身智能、6G等未来工业。北京市机器人工业立异开展举动计划(2023—2025年)也提出,加速推进本市机器人工业立异开展,打造全球机器人工业高地。作为具身智能的典型代表,人形机器人在技能立异、场景深耕等方面不断测验“马拉松应战”,才会裂变出更多或许,才会不断“深化寻常百姓家”。
机器人在马拉松赛场的每一步,都是科技迈出的一大步。在“马拉松赛场”上奔驰,不只是为了抵达结尾,更要跑上工业开展的新起点。更多科技企业在人形机器人的竞技场上你追我赶,新兴工业的马拉松的赛道将越跑越宽。
(原题为《从春晚到半马!机器人马拉松,是人类才智的比赛》 来历 北京晚报)
春晚上丝滑转手绢的人形机器人,让很多观众眼前一亮;一群行将踏上马拉松的跑道人形机器人,相同令人等待。据北京晚报报导,4月19日,全球首个“人机共跑”的半程马拉松赛在北京亦庄鸣枪起跑,来自全国多个城市的...
昨日,人形机器人“天工”以2小时40分42秒的成果夺得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冠军。图为“天工”冲过结尾线。 本报记者 和冠欣摄昨日(19日)10时许,北京亦庄透明湖畔上演了历史性的一幕。半程马拉...
今天7时30分,北京亦庄半程马拉松暨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在南海子公园南门开跑。这是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20支人形机器人赛队与跑步爱好者一同冲出起跑线,在21.0975公里长的赛道上应战极限。...
4月19日,2025北京亦庄半程马拉松暨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赛场上,来自北京亦庄的“天工Ultra”在一片惊叹声中以2时40分42秒的效果冲线,夺得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赛事桂冠。央视新闻直播截...